超火的彌散陰影全方位通關指南
- 什么是彌散陰影?
- 用Photoshop來設計的方法:
- 使用矢量圖形技術
- 使用圖層下拉陰影技術
- 使用智能對象技術
什么是彌散陰影?
具體的英文名稱尚未決定,但這種技術一般被稱為彌散陰影(英: Diffuse Shadow),與普通的陰影技術相比,他能表現出更有深度的感覺。雖然說是從平面設計中衍生出來的一種技術,但也反映出了現在的設計潮流。
Photoshop 的設計方法
使用Photoshop,你可以用多種方法輕松地實現彌散陰影效果。這一次,我們來簡單的介紹一下利用【矢量圖形】【圖層下拉陰影】【智能對象】來實現效果吧。
01. 使用矢量圖形技術
這次介紹的Photoshop中的方法,也許是最簡單的方法,也是最容易編輯的方法。首先讓我們準備好需要添加效果的圖像。作為演示,我使用下面的UI組件作為案例。
選擇【長方形】工具,創建一個與圖像相同大小的長方形。在這里,我設定的是750 x 1334 px。選擇【長方形】工具后直接點擊畫布,你可以看到彈出一個讓你設置大小的對話框,輸入數值就可以了。
將畫好的形狀圖層放置在UI的下面,然后在兩個圖層之間按住Option【MAC】/Alt【windows】鍵,然后單擊。
復制剛剛做好的形狀圖層,把圖層命名為【陰影】。然后自由變換【快捷鍵CTRL+T】,寬高調整為原來的80%,然后底部居中對齊。
然后選擇【移動工具】,選擇剛剛變小的圖層,向下移動20px。你可以選中這個圖層,shift鍵按住不放,然后按兩下向下箭頭,一次是移動10px。
然后選擇【窗口】菜單中的【屬性】,讓我們來調整【模糊】的值,應用的值的大小取決于你設計的圖像大小,在這次案例中,我們選擇66px。
應用模糊后,我們再將圖層的不透明度設置為80%,就大功告成了。
然后我們選中這三個圖層,右鍵給他們編一個組【CTRL+G】。這樣我們就可以同時移動多個圖層了。
到這里就全部都完成了,因為應用的是矢量圖層,所以數值是隨時都能變化的。你也可以自由定制一個屬于你的優秀設計。
02. 使用圖層的下拉【陰影】技術
和之前一樣,我們先創建一個和需要添加效果的圖層一樣大小的矢量圖層。這樣我們在應用各種效果的時候就不會影響到原圖了。
然后我們復制形狀圖層,將圖層命名為【陰影】,然后自由變換寬高調整為原來的80%地步居中對齊,到此都是和之前一樣。然后我們雙擊這個圖層,打開圖層樣式界面。選擇【陰影】效果,設置參數如下。
然后將圖層不透明度改成80%就可以了。
這就是完成效果。這種技術,不管是形狀層還是圖像層都可以一一對應的適用。
03. 使用智能對象技術
到現在為止同樣的,我們創建一個長方形,不對原圖進行改動而應用效果。
首先在圖層面板上,選中長方形圖層和圖像圖層,然后右鍵,選擇【轉換為智能對象】,通過這種方法,你也可以在保持原本圖像的基礎上(不破壞原圖)來進行編輯了。
復制你創建的智能對象,然后放在下面,將圖層命名為【陰影】。然后選擇圖層樣式中的【顏色疊加】,選擇【黑色#000000】不透明度100%。
然后自由變換【快捷鍵CTRL+T】,寬高調整為原來的80%,然后底部居中對齊。
然后選擇【濾鏡】→【模糊】→【高斯模糊】,填上數值就可以了,在這個案例中,我們設置為65px。
選中這兩個同時創建的智能對象圖層,右鍵選擇【轉換為鏈接對象】,這樣就會防止移動一個圖層時忘記移動另一個了。
這就是完成后的效果圖了。我們能夠實現不亞于其他技術所制作出來的深度了。
在選項設定中,如果將【顏色疊加】效果隱藏起來,你還能創建一個反映出圖像色調的陰影效果。
似乎有些難以理解,但你能看到圖像下半部分的黃色從陰影中表現出來了。
下面是這三種效果制作的三張圖片并列在一起的效果。不管是哪一種技術都能很好的表現出彌散陰影。